观点评论
典故:习近平讲话中的传统文化基因
作者: 刘芹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潘国廷  发布时间: 2016-07-15   浏览次数: 224

    文化基因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源与基础,它决定着一个民族文明的走向。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而优秀的、具有深厚内涵的典故是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表征符号,也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基因。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使用明引方式,运用人们耳熟能详的、简明扼要的典故,诠释讲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主题。

  一、鉴古知今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此典故源于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意思是指对照明镜的目的是为了看清自己,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鉴古知今,看清自身所处的历史地位与当前形势,并进行准确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使用此典故,来说明“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出自屈原的《离骚》,意思是指追寻真理、真知之路虽然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与探索。清醒地看清我们现在所处的党情、国情、世情、政情,准确地判断我们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有利于我们的民族复兴中国梦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正确地认识、清醒地看清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及当今的社会与国际定位,时刻心怀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历史基点,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从历史中走来,向未来前进,始终不忘走过的过去,更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的基点。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任重而道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高歌猛进,历史永远是我们一路前行、走在路上的一面最好的镜子。

  二、理想信念与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语出自王阳明的《教条示龙场诸生》,意思是指没有远大的志向,就做不成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之本、精神之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之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使用此典故意在说明理想信念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及执政党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毛泽东早年(1917年)所写一首诗中的诗句,显示出他对事业、理想充满信心,也反映出他不畏斗争与艰险的豪迈气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讲话中指出,“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远大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而拥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支撑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力量之源。

  三、人本理念与选贤与能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应该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的典故,语出自《大学》,意指得到众人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者就将失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习总书记用“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来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这一道理,强调民心向背是决定一切革命、建设、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语出自晋代陈寿的《三国志》,意指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由才能而扩展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曾用过此典故。在庆祝建党95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典故来强调人才在经济提升、治国理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开进贤之路,选贤与能、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在人才观上注重在“引”“聚”“择”“用”四个字上多下些功夫,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以人为本,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搞好廉政建设,搞好人才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服务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挖掘习近平总书记的引经据典方式、价值理念与意义诉求,追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展示我们拥有文化自信的文化表征符号,以服务于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也展现了“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