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
做对党忠诚老实的共产党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论述的体会
作者: 赵长茂  来源: (2017年04月17日《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 潘国廷  发布时间: 2017-04-27   浏览次数: 14

    关于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有许多论述。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有关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45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曾引用诸葛亮《兵要》中的一句话“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来说明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极端重要性。我查了一下《兵要》,这句话的后边还有一句是“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这两句话的完整意思是:人有忠诚的品德,就好比鱼有了水。鱼离开水就会死掉,人失去忠诚的品德就很危险。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是党保持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石,每个共产党员在加入党组织时都无一例外地把“对党忠诚”作为誓言。与一般人的忠诚不同,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对党的信仰的忠诚,对党组织的忠诚,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共产党人的忠诚,必须绝对、纯粹,见诸行动。他强调,“对党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对党忠诚“必须纯粹,不能有丝毫杂质,不能有丝毫虚假。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如果对党忠诚只表现在口头上,而不是行动上,就是“伪忠诚”。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对掌握刀把子、枪杆子、印把子、笔杆子、钱袋子的同志,要在对党忠诚上有严格要求”。我理解,强调对党忠诚必须“绝对”“纯粹”“见诸行动”,是就党的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性、行动上的一致性而言的,对此不能作简单片面理解,不能理解成是对党员干部个性和工作自主性、主动性的束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对党忠诚问题,既是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更是从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出发的。联系到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郭伯雄、徐才厚等负面案例,他们的共性是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搞帮派、搞小圈子,把对党忠诚变成了对个人、对团伙忠诚,甚至把别人行贿送钱看成是“忠诚”。显然,他们不但把“忠诚”二字玷污了,而且严重扭曲了。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也有体现,非常值得警惕。

  可见,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的论述是多么重要。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郭伯雄、徐才厚的教训是,作为党的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对党忠心耿耿,对党、对党中央决不能有二心,对权力、对地位决不能有野心,对名利、对嗜好决不能有贪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必须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能做言行不一的“两面人”,更不能做和党离心离德的“逆子贰臣”。

  对于中央党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和教师来说,除了要深刻理解对党忠诚要求的内涵外,还需要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掌握刀把子、枪杆子、印把子、笔杆子、钱袋子的同志,要在对党忠诚上有严格要求”这句话。因为,中央党校是意识形态高地,从一定意义上说,党校的领导干部和教师都是“掌握笔杆子”的,必须在对党忠诚上有更高更严的要求,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发挥好“布道者”“熔炉工”的作用,坚守好中央党校这块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的论述,我个人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对党忠诚,必须做到对党“老实”。可以说,忠诚必须老实,不老实就不可能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对党组织忠诚老实时举例说:“如果连个人有关事项都不能如实申报,还谈什么对党忠诚老实。”

  我观察,不老实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显性的不老实,另一种是隐性的不老实。后一种危害更大,因为显性不老实的人,通常喜怒形于色,直来直去,很好识别;隐性不老实的人,则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精于算计,伺机而动,把不可告人的目的,或掩饰于貌似真诚的花言巧语之下,或潜藏于精心设计的表演之中,很难识别,容易在一段时间内迷惑一些人甚至领导和组织,受到重用,在仕途或事业上“春风得意马蹄疾”。

  隐性不老实的人,大多心理阴暗、有贪念、有野心,常常以老实外表示人,一有机会就起恶念,煽风点火,施放暗箭。在这方面,我们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也有不少现实的案例,殷鉴不远。但假的就是假的,伪装最终会被剥去。任何伪装都有露出马脚的时候。所有隐性不老实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认为比别人聪明,伪装有术,不会被识破。把别人当傻子的结果是最终被证明自己才是傻子,有时候并非别人没有发现作伪者的花招,而是因为某种原因别人不便说破而已。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还有一句话是:你可能短期内欺骗所有人,也可能长期欺骗一部分人,但不可能长期欺骗所有人。如果认为自己能长期欺骗所有人,那无疑是在侮辱人类的智商。

  《西游记》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孙悟空被二郎神追杀得无处可逃,不得不运用其七十二变之术,把自己变成一座庙宇,可尾巴没法藏匿,只好变成一根旗杆,因此被二郎神看出破绽,露了原型。隐性不老实的人,就算有类似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之术,但最终逃不过老百姓的眼睛和实践考验的“照妖镜”。对于组织来说,为了辨识隐性不老实者,在考察干部的时候,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既要看正式场合表态,也要了解背后嘀咕什么;不仅要定期考察,更要平时观察;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考察,也要在平时为人处事的细节和小事上考察。实际上,平时行为、细节小事更容易暴露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组织来说,透过这些,可以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一个干部,避免让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投机分子钻了空子。